“小”字地名 铸造的庐州记忆
○石屋与山水是小小岭村古朴特色 杨钧 摄
○小仁村几乎都建在山坡上,整座小村被山林覆盖 杨钧 摄
○小仁村 杨钧 摄
茶叶与山里农产是字地造小岭脚村的地方资源,“山村整洁,名铸庭院干净”,庐州是记忆小岭脚村给来者的印象。生长于村中的小古栎树是乡村历史的见证。山水汇聚成潭,字地造清可见底,名铸一座“赵氏”宗祠位于村落一角。庐州
村中石屋成为一景,记忆是小当时赵氏先祖移民于此,就地取材,字地造建起了座座石宅。名铸等待春花烂漫的庐州季节,田园里农作物的记忆色彩、山林的色彩、村郭的色彩,水流而过,四周满庭芬芳,山中的村落景色将最为养眼。
小岭村:石屋与山水造就古朴特色
山涧溪水流,密林藏古道,石屋田园乐,祠檐有遗风……在巢湖市散兵镇银屏后山处,还有个村子叫小岭。
银屏山腹地,有条山中公路通往无为严桥,小岭便坐落于此。小岭是一座山区村落,石屋与山水是这里两大古朴特色。小桥边一汪清澈的古泉,是小岭人曾经的饮水之处。
小岭人家多姓邹,历史上是巢湖南部邹姓的聚集地之一。追溯小岭村邹姓,要说到东周十八国时期的邾国,春秋改为邹后被楚灭。秦统一后,邹姓先祖离开山东到江西南昌,并改家族姓氏为郭,延续到唐后。随着黄巢起义,邹姓先祖为免于屠杀,北上来到现在小岭所在地,当看到这里山林密布,较为荒僻,人烟稀少,却又有山泉流水不断,景色秀丽,便于此隐居。由郭改为邹姓,是对先祖的一种纪念。
邹姓落于此,最初以织布、耕田、狩猎为生,繁衍生息。如今的小岭人,也乐于过一种闲适的田园生活。
移步小岭后花园村,一汪清潭,接纳四周山林之水,也是小岭上游蓄水地。行走山间,村道旁山水流淌,哗哗有声。花园口,古树盘踞,这里是过去通往无为严桥的古山道,如今,随着乡村道路通达,曾经徒步的古道被山林与荒草掩盖。花园所在也是银屏后山,古时修有登山石阶古道,比较陡险,被称为八十八沓。
小岭的邹氏祠堂坐落村东南,建筑恢弘,祠堂外曾有石马、石狮等,是过去邹姓祭祖商议家族大事之地。青岩鳞瓦,风吹日晒,高墙经历漫长时间,仍然坚固。与银屏山里其他家族祠堂相比,邹氏祠堂颇具规模,这也与历史上小岭邹姓家族多出文官武举有关。
在村一角,遗留曾经的村古门遗迹。站在小岭村外良田,远处有银屏山顶八十八沓与龙兴古寺,近处有已然被村舍包围中的邹氏祠堂。这里有山有水,自然原始山岭地貌,民风淳朴可亲。如今,村后开始修建银屏后山盘山公路,随着乡村振兴,交通环境改善提高,小岭将广为人知,成为农家旅游好去处。
小仁村:隐于山林的宁静之地
巢湖北部,苏湾镇往南,迂回东黄山之间有着山道。水涧、绿林,环境清幽,秀色唯美。有座小山村,傍大寨山下,山林覆盖。像隐者,淡若处世,闲听溪流鸟鸣。
隶属于巢湖市苏湾镇的小仁村坐落于东黄山中的大寨山下。小仁村几乎都建在山坡上,整座小村被山林覆盖。村旁有池塘,是山谷间小仁村聚水之地。环于山道间起伏的公路,游走于东黄山中,连通着小仁与苏湾集镇。因傍于山,村道都有着大的坡度。
山村人家,一片山林间的宁静。通往大寨山里的小路,青石为径。山林繁茂,空气清新。隐于山林,泊于宁静。
顺着山势地貌,错落着山居人家。悠然间,小仁像一位深居简出的隐士。色彩,丰富着小仁。“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”“开轩面场圃,把酒话桑麻”,走在小仁村,想起古人的诗句,正应和山中的美景。
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秦鸣
通讯员 汪德生 杨钧 (除署名图片外,其余均为资料图)